公路橋梁盆式橡膠支座技術標準《JT/T391-1999》
發布人:小喬工程橡膠 發布時間:2016-12-27 00:09 已有次個人瀏覽并咨詢 打印
1 盆式橡膠支座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公路橋梁盆式橡膠支座的產品規格、分類、型號、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志、包裝、儲存、運輸的要求及安裝養護注意事項。
本標準適用于承載力為0.8MN~60MN的橋梁盆式橡膠支座(以下簡稱盆式支座)。
2 盆式橡膠支座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在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
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527-83 硫化橡膠物理試驗方法的一般要求
GB/T 528-92 硫化橡膠和熱塑性橡膠拉伸性能的測定
GB700-88 碳素結構鋼
GB 1033-86 塑料密度和相對密度試驗方法
GB/T l039-92 塑料力學性能試驗方法總則
GB/T 1O40-92 塑料拉伸性能試驗方法
GB/T ll84-1996 形狀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的規定
GB/T 1682-94 硫化橡膠低溫脆性的測定——單試樣法
GB/T 18O4-92 一般公差線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GB 2041-89 黃銅板
GB/T 3280-92 不銹鋼冷軋鋼板
GB 3512-83 橡膠熱空氣老化試驗方法
GB 6031-85 硫化橡膠國際硬度的測定(30一85IRHD常規試驗法)
GB 7233-87 鑄鋼件超聲探傷及質量評級方法
GB 7759-87 硫化橡膠在常溫和高溫下恒定形變壓縮永久變形的測定
GB 7762-37 硫化橡膠耐臭氧老化試驗靜態拉伸試驗方法
GB/T 8923-88 涂裝前鋼材表面銹蝕等級和除銹等級
GB/ 11352-89 一般工程用鑄造碳鋼件
JB/T 5943-91 工程機械焊接件通用技術條件
HG/T 2502-93 5201 硅脂
3 盆式橡膠支座分類、型號及規格
3.1 分類
3.1.1 按使用性能分類
(1)雙向活動支座(多向活動支座):具有豎向承載、豎向轉動和多向滑移性能,代號為SX。
(2)單向活動支座:具有豎向承載、豎向轉動和單一方向滑移性能,代號為DX。
(3)固定支座:具有豎向承載和豎向轉動性能,代號為GD。
3.1.2 按適用溫度范圍分類
(1)常溫型支座:適用于-25℃~+60℃使用。
(2)耐寒型支座:適用于-40℃~+60℃使用,代號為F。
3.2 型號
支座型號表示方法如圖1。
圖1
例如:GPZl5SXF:表示GPZ系列中設計承載力為15MN的雙向(多向)活動的耐寒型盆式支座。
GPZ35DX:表示GPZ系列中設計承載力為35MN的單向活動的常溫型盆式支座。
GPZ50GD:表示GPZ系列中設計承載力為50MN的固定的常溫型盆式支座。
3.3 結構形式
雙向(多向)活動支座和單向活動支座由上座板(包括頂板和不銹鋼滑板)、聚四氟乙烯滑板、中間鋼板、密封圈、橡膠板、底盆、地腳螺栓和防塵罩等組成。單向活動支座沿活動方向還設有導向擋塊。
固定支座由上座板、密封圈、橡膠板、底盆、地腳螺栓和防塵罩等組成。
減震型支座還應有消能和阻尼件。
雙向活動支座結構示意見圖2,規格系列見表1。
單向活動支座結構示意見圖3,規格系列見表2。
固定支座結構示意見圖4,規格系列見表3。
圖2
圖3 圖4
表1 雙向活動支座規格系列
支座規格 |
GPZ0.8SX |
GPZ1SX |
GPZ1.25SX |
GPZ1.5SX |
|
設計承載力/允許最大承載力(MN) |
0.8/0.88 |
1/1.1 |
1.25/1.375 |
1.5/1.65 |
|
位移(mm) |
順橋向 |
±50;±100;±150 |
±50;±100;±150 |
±50;±100;±150 |
±50;±100;±150 |
橫橋向 |
±40 |
±40 |
±40 |
±40 |
支座規格 |
GPZ2SX |
GPZ2.5SX |
GPZ3SX |
GPZ3.5SX |
|
設計承載力/允許最大承載力(MN) |
2/2.2 |
2.5/2.75 |
3/3.3 |
3.5/3.85 |
|
位移(mm) |
順橋向 |
±50;±100;±150 |
±50;±100;±150 |
±50;±100;±150 |
±50;±100;±200 |
橫橋向 |
±40 |
±40 |
±40 |
±40 |
支座規格 |
GPZ4SX |
GPZ5SX |
GPZ6SX |
GPZ7SX |
|
設計承載力/允許最大承載力(MN) |
4/4.4 |
5/5.5 |
6/6.6 |
7/7.7 |
|
位移(mm) |
順橋向 |
±100;±150;±200 |
±100;±150;±200 |
±100;±150;±200 |
±100;±150;±200 |
橫橋向 |
±40 |
±40 |
±40 |
±40 |
支座規格 |
GPZ8SX |
GPZ9SX |
GPZ10SX |
GPZ12.5SX |
|
設計承載力/允許最大承載力(MN) |
8/8.8 |
9/9.9 |
10/11 |
12.5/13.75 |
|
位移(mm) |
順橋向 |
±100;±150;±200 |
±100;±150;±200 |
±150;±200;±250 |
±150;±200;±250 |
橫橋向 |
±40 |
±40 |
±40 |
±40 |
支座規格 |
GPZ15SX |
GPZ17.5SX |
GPZ20SX |
GPZ22.5SX |
|
設計承載力/允許最大承載力(MN) |
15/16.5 |
17.5/19.25 |
20/22 |
22.5/24.75 |
|
位移(mm) |
順橋向 |
±150;±200;±250 |
±150;±200;±250 |
±150;±200;±250 |
±150;±200;±250 |
橫橋向 |
±40 |
±40 |
±40 |
±40 |
支座規格 |
GPZ25SX |
GPZ27.5SX |
GPZ30SX |
GPZ32.5SX |
|
設計承載力/允許最大承載力(MN) |
25/27.5 |
27.5/30.25 |
30/33 |
32.5/35.75 |
|
位移(mm) |
順橋向 |
±150;±200;±250 |
±150;±200;±250 |
±150;±200;±250 |
±200;±250;±300 |
橫橋向 |
±40 |
±40 |
±40 |
±50 |
支座規格 |
GPZ35SX |
GPZ37.5SX |
GPZ40SX |
GPZ45SX |
|
設計承載力/允許最大承載力(MN) |
35/38.5 |
37.5/41.25 |
40/44 |
45/49.5 |
|
位移(mm) |
順橋向 |
±200;±250;±300 |
±200;±150;±300 |
±200;±250;±300 |
±200;±250;±300 |
橫橋向 |
±50 |
±50 |
±50 |
±50 |
支座規格 |
GPZ50SX |
GPZ55SX |
GPZ60SX |
|
|
設計承載力/允許最大承載力(MN) |
50/55 |
55/60.5 |
60/66 |
|
|
位移(mm) |
順橋向 |
±200;±250;±300 |
±200;±250;±300 |
±200;±250;±300 |
|
橫橋向 |
±50 |
±50 |
±50 |
|
表2 單向活動支座規格系列
支座規格 |
GPZ0.8DX |
GPZ1DX |
GPZ1.25DX |
GPZ1.5DX |
|
設計承載力/允許最大承載力(MN) |
0.8/0.88 |
1/1.1 |
1.25/1.375 |
1.5/1.65 |
|
位移(mm) |
順橋向 |
±50;±100;±150 |
±50;±100;±150 |
±50;±100;±150 |
±50;±100;±150 |
橫橋向 |
±3 |
±3 |
±3 |
±3 |
支座規格 |
GPZ2DX |
GPZ2.5DX |
GPZ3DX |
GPZ3.5DX |
|
設計承載力/允許最大承載力(MN) |
2/2.2 |
2.5/2.75 |
3/3.3 |
3.5/3.85 |
|
位移(mm) |
順橋向 |
±50;±100;±150 |
±50;±100;±150 |
±50;±100;±150 |
±50;±100;±200 |
橫橋向 |
±3 |
±3 |
±3 |
±3 |
支座規格 |
GPZ4DX |
GPZ5DX |
GPZ6DX |
GPZ7DX |
|
設計承載力/允許最大承載力(MN) |
4/4.4 |
5/5.5 |
6/6.6 |
7/7.7 |
|
位移(mm) |
順橋向 |
±100;±150;±200 |
±100;±150;±200 |
±100;±150;±200 |
±100;±150;±200 |
橫橋向 |
±3 |
±3 |
±3 |
±3 |
支座規格 |
GPZ8DX |
GPZ9DX |
GPZ10DX |
GPZ12.5DX |
|
設計承載力/允許最大承載力(MN) |
8/8.8 |
9/9.9 |
10/11 |
12.5/13.75 |
|
位移(mm) |
順橋向 |
±100;±150;±200 |
±100;±150;±200 |
±150;±200;±250 |
±150;±200;±250 |
橫橋向 |
±3 |
±3 |
±3 |
±3 |
支座規格 |
GPZ15DX |
GPZ17.5DX |
GPZ20DX |
GPZ22.5DX |
|
設計承載力/允許最大承載力(MN) |
15/16.5 |
17.5/19.25 |
20/22 |
22.5/24.75 |
|
位移(mm) |
順橋向 |
±150;±200;±250 |
±150;±200;±250 |
±150;±200;±250 |
±150;±200;±250 |
橫橋向 |
±3 |
±3 |
±3 |
±3 |
支座規格 |
GPZ25DX |
GPZ27.5DX |
GPZ30DX |
GPZ32.5DX |
|
設計承載力/允許最大承載力(MN) |
25/27.5 |
27.5/30.25 |
30/33 |
32.5/35.75 |
|
位移(mm) |
順橋向 |
±150;±200;±250 |
±150;±200;±250 |
±150;±200;±250 |
±200;±250;±300 |
橫橋向 |
±3 |
±3 |
±3 |
±3 |
支座規格 |
GPZ35DX |
GPZ37.5DX |
GPZ40DX |
GPZ45DX |
|
設計承載力/允許最大承載力(MN) |
35/38.5 |
37.5/41.25 |
40/44 |
45/49.5 |
|
位移(mm) |
順橋向 |
±200;±250;±300 |
±200;±150;±300 |
±200;±250;±300 |
±200;±250;±300 |
橫橋向 |
±3 |
±3 |
±3 |
±3 |
支座規格 |
GPZ50DX |
GPZ55DX |
GPZ60DX |
|
|
設計承載力/允許最大承載力(MN) |
50/55 |
55/60.5 |
60/66 |
|
|
位移(mm) |
順橋向 |
±200;±250;±300 |
±200;±250;±300 |
±200;±250;±300 |
|
橫橋向 |
±3 |
±3 |
±3 |
|
表3 固定支座規格系列
支座規格 |
GPZ0.8GD |
GPZ1GD |
GPZ1.25GD |
GPZ1.5GD |
|
設計承載力/允許最大承載力(MN) |
0.8/0.88 |
1/1.1 |
1.25/1.375 |
1.5/1.65 |
|
位移(mm) |
順橋向 |
|
|
|
|
橫橋向 |
|
|
|
|
支座規格 |
GPZ2GD |
GPZ2.5GD |
GPZ3GD |
GPZ3.5GD |
|
設計承載力/允許最大承載力(MN) |
2/2.2 |
2.5/2.75 |
3/3.3 |
3.5/3.85 |
|
位移(mm) |
順橋向 |
|
|
|
|
橫橋向 |
|
|
|
|
支座規格 |
GPZ4GD |
GPZ5GD |
GPZ6GD |
GPZ7GD |
|
設計承載力/允許最大承載力(MN) |
4/4.4 |
5/5.5 |
6/6.6 |
7/7.7 |
|
位移(mm) |
順橋向 |
|
|
|
|
橫橋向 |
|
|
|
|
支座規格 |
GPZ8GD |
GPZ9GD |
GPZ10GD |
GPZ12.5GD |
|
設計承載力/允許最大承載力(MN) |
8/8.8 |
9/9.9 |
10/11 |
12.5/13.75 |
|
位移(mm) |
順橋向 |
|
|
|
|
橫橋向 |
|
|
|
|
支座規格 |
GPZ15GD |
GPZ17.5GD |
GPZ20GD |
GPZ22.5GD |
|
設計承載力/允許最大承載力(MN) |
15/16.5 |
17.5/19.25 |
20/22 |
22.5/24.75 |
|
位移(mm) |
順橋向 |
|
|
|
|
橫橋向 |
|
|
|
|
支座規格 |
GPZ25GD |
GPZ27.5GD |
GPZ30GD |
GPZ32.5GD |
|
設計承載力/允許最大承載力(MN) |
25/27.5 |
27.5/30.25 |
30/33 |
32.5/35.75 |
|
位移(mm) |
順橋向 |
|
|
|
|
橫橋向 |
|
|
|
|
支座規格 |
GPZ35GD |
GPZ37.5GD |
GPZ40GD |
GPZ45GD |
|
設計承載力/允許最大承載力(MN) |
35/38.5 |
37.5/41.25 |
40/44 |
45/49.5 |
|
位移(mm) |
順橋向 |
|
|
|
|
橫橋向 |
|
|
|
|
支座規格 |
GPZ50GD |
GPZ55GD |
GPZ60GD |
|
|
設計承載力/允許最大承載力(MN) |
50/55 |
55/60.5 |
60/66 |
|
|
位移(mm) |
順橋向 |
|
|
|
|
橫橋向 |
|
|
|
|
4.盆式橡膠支座技術要求
4.1 支座性能
4.1.1 豎向承載力
本標準系列支座的豎向承載力(即支座反力,單位MN)分31級,即0.8、1.25、1.5、2、2.5、3、3.5、4、5、6、7、8、9、10、12.5、15、17.5、20、22.5、25、27.5、30、32.5、35、37.5、40、45、50、55和60。
在豎向設計荷載作用下,支座壓縮變形值不得大于支座總高度的2%,盆環上口徑向變形不得大于
盆環外徑的0.5‰,支座殘余變形不得超過總變形量的5%。
4.1.2 水平承載力
本標準系列中,固定支座在各方向和單向活動支座非滑移方向的水平承載力均不得小于支座豎向
承載力的10%。
抗震型支座水平承載力不得小于支座豎向承載力的20%。
4.1.3 轉角
支座轉動角度不得小于0.02rad。
4.1.4 摩阻系數
加5201硅脂潤滑后,常溫型活動支座設計摩阻系數最小取0.03。
加5201硅脂潤滑后,耐寒型活動支座設計摩阻系數最小取0.06。
4.1.5 位移
活動支座位移量超過表1、表2規定時,可按實際需要適當加大位移量。
4.2 支座用材的物理機械性能
4.2.1 橡膠
盆式支座用橡膠板應以氯丁橡膠、天然橡膠或三元乙丙橡膠為原料,嚴禁使用再生的或加工研碎的
硫化橡膠。
常溫型支座橡膠板采用氯丁橡膠,耐寒型支座橡膠板采用天然橡膠或三元乙丙橡膠。
橡膠板用膠料的物理機械性能見表4。
表4橡膠板用膠料的物理機械性能
項 目 |
橡 膠 種 類 |
|||
氯丁橡膠 |
天然橡膠 |
三元乙丙橡膠 |
||
硬度(IRHD) |
60±3 |
60±3 |
60±3 |
|
拉伸強度(MPa) |
≥17.0 |
≥18.0 |
≥15.2 |
|
扯斷伸長率(%) |
≥400 |
≥450 |
≥350 |
|
脆性溫度(℃) |
≤-40 |
≤-55 |
≤-60 |
|
恒定形變壓縮永久變形(%)(70℃×22h) |
≤20 |
≤25 |
≤25 |
|
耐臭氧老化試驗條件(25pphm~50pphm,20%s伸長,40℃×96h) |
無龜裂 |
無龜裂 |
無龜裂 |
|
熱空氣老化試驗 |
試驗條件(℃×h) |
100×70 |
70×168 |
100×70 |
硬度變化(IRHD) |
<+15 |
±10 |
<+10 |
|
拉伸強度降低率(%) |
<15 |
<15 |
<15 |
|
扯斷伸長率降低率(%) |
<40 |
<20 |
<40 |
4.2.2 聚四氟乙烯板
盆式支座用聚四氟乙烯板應是純的模壓板材,而非車削板材。加工原料不得用回頭料或摻加任何
填料。聚四氟乙烯板的物理機械性能應符合表5的要求。
表5 聚四氟乙烯板的物理機械性能
項 目 |
單 位 |
指 標 |
相對密度(比重) |
kg/m³ |
2130~2200 |
拉伸強度 |
MPa |
≥30 |
斷裂伸長 |
% |
≥300 |
4.2.3 不銹鋼板
雙向和單向活動支座不銹鋼滑板及單向活動支座的側向滑條采用0Cr19Ni13M03、0Cr17Ni12M02或
1Crl8Ni9Ti牌號精軋不銹鋼板,其化學成分及力學性能應符合GB/T 3280的有關規定。鋼板表面應符
合No.4級的加工要求,表面硬度應為HV50~HV200。
沿海橋和跨海橋支座用不銹鋼滑板優選0Crl9Nil3Mo3或0Cr17Ni12Mo2牌號鋼板。
不銹鋼板長度不大于1500mm,板厚采用2mm;不銹鋼板長度大于1500mm,板厚采用3mm。
4.2.4 5201硅脂
聚四氟乙烯板用5201-2硅脂潤滑。5201-2硅脂必須經過檢驗,應保證支座在使用溫度范圍內不會干涸,對滑移面材料不得有害,并具有良好的抗臭氧、耐腐蝕及防水性能,其理化性能指標應符合
HG/T 2502的有關規定。
4.2.5 鋼件
4.2.5.1 支座頂板、上座板、中間鋼板等若采用鋼板時,鋼板技術要求應符合GB700的有關規定。
4.2.5.2 支座頂板、上座板、中間鋼板、鋼盆若采用鑄鋼件時,其化學成分、熱處理后的機械性能和沖擊韌性等均應符合GB l1352中ZG 230-450或ZG270-500的有關規定。
4.2.6 銅板
盆式支座密封圈用黃銅板,其化學成分、機械性能等均應符合GB 2041的有關規定。
4.3 支座用材規格
4.3.1 橡膠板
盆式支座用橡膠板的設計允許壓應力為25MPa。橡膠板偏差要求應符合表6的規定。支座裝配時,橡膠板與盆環的間隙不得超過0.5mm或橡膠板公稱直徑的0.2%。生產廠可按設計直徑及偏差要求,適當考慮加工余量。
表6 橡膠板偏差
橡膠板直徑(mm) |
直徑偏差(mm) |
厚度偏差(mm) |
≤500 |
+0.5 |
+2.0 |
>500~1000 |
+1.0 |
+2.5 |
>1000~1500 |
+1.5 |
+3.0 |
>1500 |
+2.0 |
+5.0 |
4.3.2 聚四氟乙烯板
活動支座用聚四氟乙烯板的設計允許壓應力為30MPa。聚四氟乙烯板的尺寸偏差應符合表7的規定。支座裝配時聚四氟乙烯板和嵌放它的凹槽之間的縫隙不得大于0.5mm或聚四氟乙烯板公稱直徑的0.1%。聚四氟乙烯板的生產廠可按設計直徑及偏差要求適當考慮加工余量。
表7 聚四氟乙烯板的尺寸偏差
直徑(mm) |
直徑或長度偏差(mm) |
厚度偏差(mm) |
≤500 |
+1.5 |
+0.5 |
>500~1200 |
+2.0 |
+0.75 |
>1200 |
+3.0 |
+1.0 |
聚四氟乙烯板的滑動面上應設有存放5201-2硅脂的儲脂槽,儲脂槽不能用機械方法成形。儲脂槽的平面布置和尺寸見圖5。
(單位:mm)
圖5
4.4 支座用才的外觀質量
4.4.1 橡膠板
橡膠板外觀不得有裂紋、掉塊、損傷及鼓泡,外觀質量應符合表8的要求,不允許有表8規定的三項以上的缺陷同時存在。
表8 橡膠板外觀質量
缺陷名稱 |
要 求 |
氣泡 |
①橡膠板直徑d≤500mm,允許深度小于2mm、面積小于100mm²的氣泡,但不得多于兩處 |
②橡膠板直徑d>500~1000mm,允許深度小于2mm、面積小于200mm²的氣泡,但不得多于三處 |
|
③橡膠板直徑d>1000mm,允許深度小于2mm、面積小于300mm²的氣泡,但不得多于三處 |
|
雜質 |
①橡膠板直徑d≤500mm,允許深度小于2mm、面積小于100mm²的雜質,但不得多于兩處 |
②橡膠板直徑d>500~1000mm,允許深度小于2mm、面積小于200mm²的雜質,但不得多于三處 |
|
③橡膠板直徑d>1000mm,允許深度小于2mm、面積小于300mm²的雜質,但不得多于三處 |
|
凹凸不平 |
所有規格橡膠板不允許呈凹形或凸形,除下述局部凹凸不平外,整個橡膠板應是平的: |
①橡膠板直徑d≤500mm,允許深度小于2mm、面積小于100mm²的下凹或凸起,但不得多于兩處 |
|
②橡膠板直徑d>500~1000mm,允許深度小于2mm、面積小于200mm²的下凹或凸起,但不得多于三處 |
|
③橡膠板直徑d>1000mm,允許深度小于2mm、面積小于300mm²的下凹或凸起,但不得多于三處 |
|
明疤 |
①橡膠板直徑d≤500mm,允許深度小于2mm、面積小于100mm²的明疤,但不得多于兩處 |
②橡膠板直徑d>500~1000mm,允許深度小于2mm、面積小于200mm²的明疤,但不得多于三處 |
|
③橡膠板直徑d>1000mm,允許深度小于2mm、面積小于300mm²的明疤,但不得多于三處 |
|
壓偏 |
不得超過橡膠板直徑的2‰ |
注:制品允許修補,但修補處應平整。
4.4.2 聚四氟乙烯板材
聚四氟乙烯板材為樹脂本色。板材表面應光滑,不允許有裂紋、氣泡、分層;不允許有影響使用的機械損傷等缺陷;不允許夾帶任何雜質。
4.4.3 不銹鋼板
不銹鋼板不得有分層,表面不得有裂紋、氣泡、雜質、結疤等影響使用性能的缺陷。
不銹鋼板和頂板焊接后平面度最大偏差ΔD為0.0003D,D為聚四氟乙烯板的直徑。
4.4.4 硅脂
5201-2硅脂為乳白色或淺灰色半透明脂狀物,不允許有機械雜質。
4.4.5 黃銅板
各類支座密封圈用的黃銅板表面應光滑,不應有分層、裂紋、起皮、雜質和綠銹。不允許有輕微的、局部的、不使板材厚度超出其允許偏差的劃傷、斑點、凹坑、皺紋、壓入物等缺陷。
密封圈可由2層~3層黃銅圈疊置而成。
4.5 焊接
焊接必須牢固,焊縫應光滑、平整、連續。焊接技術應符合JB/T 5943的有關要求。
4.6 鑄鋼件
4.6.1 牌號級別
盆式支座用鑄鋼件牌號級別為ZG23O-450或ZG270-500,其化學成分和鑄件熱處理后的機械性能及沖擊韌性應符合GB 11352的有關要求。
4.6.2 內在質量
鑄鋼件外觀檢查合格后應逐個進行超聲檢驗,其探測方法及質量評級方法應按GB 7233的規定進行。鑄鋼件質量要求為I級。
4.6.3 缺陷
鑄鋼件經機械加工后,表面存在的鑄造缺陷若超過表9的規定,但不超過表10的規定,且經修補后
不影響鑄鋼件使用壽命和使用性能時,允許修補。對超出表10規定的缺陷和不允許存在裂紋等的鑄鋼
件,則不得修補。
表9鑄鋼件加工后的表面缺陷
部 位 |
氣孔、縮孔、砂眼、渣孔 |
|||
缺陷大小 (mm) |
缺陷深度(mm) |
缺陷個數 |
缺陷間距(mm) |
|
盆環、盆環外經以內的底板、中間鋼板、上座板 |
d≤2 |
不大于所在部位厚度的10% |
在100mm×100mm范圍內,不得多于兩個 |
≥80 |
盆環外經以外的底板、頂板 |
d≤3 |
表10 鑄鋼件缺陷修補
部 位 |
氣孔、縮孔、砂眼、渣孔 |
裂紋蜂窩狀孔眼 |
||
缺陷在317mm×100m評定框內總面積(mm²) |
缺陷深度(mm) |
整件上缺陷處數 |
||
盆環 |
<5% |
不大于盆環厚度的10% |
1 |
不允許存在 |
頂板、盆環外經以內的底板、中間鋼板、上座板 |
<10% |
不大于所在部位厚度的30% |
≤2 |
不允許存在 |
盆環外經以外的底板 |
<15% |
不大于底板厚度的50% |
≤2 |
不允許存在 |
4.6.4 焊補
鑄鋼件焊補前,必須將缺陷處清鏟至呈現良好金屬為止,并將距坡口邊沿30mm范圍內及坡口表面清理干凈。焊后應修磨至符合鑄件表面質量要求,且不得有未焊透、裂紋、夾渣、氣孔等缺陷。盆環和底
板焊補后不應影響機械性能。焊補處表面顏色允許與母體稍有差異。
4.7 機加工件
4.7.1 支座各件加工嚴格按圖樣要求進行。
4.7.2 加工后的配合面及摩阻表面不允許有降低表面質量的印記。
4.7.3 零件加工后在搬運、存放時必須防止其表面受到損傷、腐蝕及變形。
4.7.4 圖樣中未注明公差尺寸的極限偏差應符合GB/T 1804中的C級要求。
4.7.5 圖樣中未注明的形狀和位置公差、平面度應符合GB/T 1184中的K級規定,平行度應符合GB/T
l184中的有關規定。
4.8 支座防腐蝕
4.8.1 為提高支座使用壽命,支座鋼件應進行防腐蝕處理。
4.8.2 按圖樣要求采用鍍鋅處理時,鋅膜最小厚度為25μm。
4.8.3 鋼件表面進行噴涂防銹蝕時,按如下要求進行:
a)待涂裝表面應進行表面處理,首先清除附著于鋼材表面的雜質,用稀釋劑或清洗劑除去油污及臟物,并對邊、角和焊縫進行打磨,如有腐蝕性鹽類,應用清水沖洗干凈并吹干其表面。
b)用噴射或拋射除銹法將待涂裝表面的氧化皮、鐵銹及其他雜質清除干凈后,用真空吸塵器將鋼材
表面再清除一次。處理后機加工表面應達到GB/T 8923中規定的Sa2.5級,處理后表面粗糙度要求為
30μm~75μm。
c)在表面處理后4h之內進行涂裝,以防處理表面生銹。各道漆層均采用元氣噴涂法。底漆為環氧富鋅底漆,干膜平均厚度要求為80μm;中間層漆為環氧云鐵底漆,干膜平均厚度要求為100μm;面漆為中黃色脂肪族類可復涂聚氨脂面漆三道,干膜平均厚度為70μm~80μm。
d)對邊、角、焊縫等部位,在噴涂前應先涂刷一道,然后再進行大面積噴涂,以保證該部位的漆膜厚度。
e)施工中應經常使用濕膜測厚儀測定濕漆膜厚度,以控制干漆膜厚度并保證漆膜厚度均勻。漆膜厚度未達到要求處,必須補涂。
4.9 支座組裝
4.9.1 凡待裝的零、部件,必須有質量檢驗部門的合格標記。外購件和協作件須有證明其合格的證件,方可進行裝配。。
4.9.2 凡已噴涂的零、部件,在油漆未干透前,不得進行裝配。
4.9.3 零、部件裝配前,必須將鐵屑、毛刺、油污、泥沙等雜物清除干凈。其配合面及摩阻表面不允許有銹蝕、碰傷和影響使用性能的劃痕,相互配合的表面均應干凈。
4.9.4 裝配橡膠板和聚四氟乙烯板時,不得用錘直接敲擊,若須敲擊時,中間應墊以軟墊或不易損傷
橡膠板和聚四氟乙烯板表面的墊塊。橡膠板下不應有空氣墊層。
4.9.5 中間鋼板嵌放聚四氟乙烯板前,應將中間鋼板凹槽擦凈后均勻涂抹一薄層環氧樹脂,以對聚四
氟乙烯板進行粘貼。
4.9.6 安裝橡膠板前,盆腔內清除干凈后均勻涂抹一層5201-2硅脂進行潤滑。
4.9.7 活動支座上座板和底盆組裝前,應用丙酮或酒精將不銹鋼滑板和聚四氟乙烯板擦洗干凈,并在
聚四氟乙烯板的儲脂槽內注滿5201-2硅脂。
4.9.8 支座外露表面應平整、美觀、焊縫均勻,噴漆表面應光滑,不得有漏漆、流痕、皺褶等現象。
4.9.9 組裝后支座高度偏差Δh要求為:
承載力為0.8MN~5MN的支座,Δh不大于3mm;
承載力大于5MN~20MN的支座,Δh不大于4mm;
承載力大于20MN的支座,Δh不大于5mm。
下一篇:常見橋梁支座資料匯編